“三殿下仁德!”“三殿下千岁!”“活菩萨啊!”百姓的呼声此起彼伏,
充满了真挚的感激。三皇子此次赈灾,确实施粥放粮,惩治了几个撞在枪口上的小贪吏,
在灾民中赢得了不小的名声。此刻这万民夹道欢迎的盛况,便是他“贤名”最直观的体现。
然而,在这喧嚣鼎沸的声浪之下,在那些禁军冰冷的面甲之后,
在道路两旁迎候的文武百官看似恭敬的眼神深处,一丝丝不易察觉的暗流,正悄然涌动。
“颇有陛下当年之风范啊……”不知是谁,在百官队列中,用极低的声音感慨了一句,
声音淹没在乐声和欢呼中,却像一颗投入油锅的水滴,瞬间在周围几个官员心中激起了涟漪。
他们交换着复杂的眼神,有惊疑,有忌惮,也有幸灾乐祸。城楼之上,皇帝姜翊钧并未亲临,
只有代表皇权的巨大华盖和肃立的宫卫。但所有人都知道,此刻,
皇宫深处那位至高无上的存在,必然也正注视着这场盛大的凯旋。皇宫,太和殿前广场。
盛大的献俘与复命仪式在此举行。三皇子姜禹宸一身亲王蟒袍,跪在冰冷的金砖之上,
朗声奏报赈灾事宜。他的声音洪亮清晰,条理分明,
着重讲述了灾情的严峻、朝廷的恩泽、灾民的感戴以及自己如何殚精竭虑、宵衣旰食。
奏报中自然少不了对皇帝英明决策的颂扬,对自己的功绩则点到即止,显得谦逊得体。
“儿臣幸不辱命,仰赖父皇天威,赖百官协力,赈灾诸事已毕,流民皆得安置,
地方渐复安宁。此皆父皇圣德所感,儿臣不敢居功!”姜禹宸最后重重叩首,姿态恭谨无比。
“嗯。”御座之上,皇帝姜承天身着明黄龙袍,面容沉静如水,看不出喜怒,
只淡淡应了一声,声音透过空旷的广场,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,“禹宸此行,辛苦了。
平身吧。”没有额外的褒奖,没有温情的问候,只有一句平淡的“辛苦了”。“谢父皇!
”姜禹宸心头微沉,面上却不敢有丝毫异样,恭敬地起身退到一旁。
他敏锐地捕捉到父皇那平淡语气下的一丝……审视?
以及周围几位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