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带人全力配合大山叔找材料!其他人,挖沟、运土、收草木灰的活也不能停!”“好!
交给我!” 赵大山眼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焰,那是工匠面对挑战时的兴奋!他拍着胸脯,
“只要宁哥儿你说咋造,我老赵就是把命豁出去,也给你把这‘龙吸水’弄出来!
”说干就干!王宁将脑海中的图纸和魔改方案详细地讲解给赵大山听,
重点强调了关键部件的尺寸比例和连接方式。赵大山听得极其认真,
不时提出一些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,王宁则利用系统知识库和工科思维,
一一给出解决方案。很快,良港村废墟上最热闹的地方,变成了临时的“水车工坊”。
赵大山成了总工程师兼首席木匠。他指挥着李水生等几个手脚麻利的半大小子,
将收集来的木材按王宁要求的尺寸进行粗加工:用锯子截断,用斧头劈砍出大致的形状。
王宁则在一旁,拿着用炭条画在相对平整木板上的“零件图”,进行关键的划线定位工作。
他利用简单的几何知识(如勾股定理确定角度、等分线段确定孔位),确保部件的精度。
没有尺子?就用削直的竹片刻上刻度代替。没有圆规?就用绳子绑上炭条画圆。“大山叔,
这根做主梁,这里要凿一个方孔,尺寸是长三寸、宽一寸半、深一寸!位置一定要准!
” 王宁指着杉木的一端。“这俩硬木疙瘩是做‘大轮子’(主动链轮)的胚子,
直径要两尺!先砍圆了,然后在这个位置,均匀地凿出八个榫眼,用来插‘龙骨’的销子!
” 王宁在硬木上仔细画出轮辐的位置。“这些竹子,破开,削成两指宽、三寸长的薄片,
两端钻小孔!这是‘刮板’(板叶)!越多越好!”“水生!去找韧性最好的老藤或者竹篾!
搓成结实的绳子!要当‘龙骨’(木链)的链节用!”工地上叮叮当当的声音响成一片。
斧凿的敲击声、锯子的拉扯声、竹篾的摩擦声,交织成一曲充满希望的劳动号角。
赵大山展现出了惊人的动手能力和对木材特性的理解,虽然工具简陋,
但他总能找到最省力、最牢固的连...